在正式进入正文之前,想先和大家聊聊这篇文章的背景,以及为什么我们要翻译并分享它。
这篇文章最初发布于 Meshtastic 官方博客,记录了国外一些大型社区在网络规模迅速扩大后所遇到的实际问题。这些问题包括:消息发送失败、节点之间通信延迟、网络拥堵、甚至出现某些区域「失声」等现象。而问题的根源,最终被归结为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——默认的 LoRa 预设:LongFast。你没看错,是 LongFast 拖了后腿。
在 Meshtastic 的设计中,LoRa 调制参数被打包成几组「预设」(Preset),其中 LongFast 是出厂默认值。它在多数小型组网中表现良好,但随着节点数量的上升,LongFast 的慢速传输和高占用时间开始成为瓶颈,导致网络效率大幅下降。这篇文章的核心,就是讲解国外几个社区是如何识别、验证、并最终统一切换预设,从而大幅改善网络表现的。
说回国内的情况,国内 Meshtastic 用户目前还没有遇到这些「人太多」的烦恼,我们当前的主要问题反而是:人还太少。
虽然我们 Meshtastic 中文社区的 MeshCN 微信群 最近成员数已经突破了 460 人,但将这些节点分摊到每个城市,其实平均下来还不到 20 个节点,很多城市甚至是个位数。像文章里提到的「一个地区上百个节点」目前对我们来说还只是未来愿景。
换句话说,我们还远未达到拥堵的程度,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忽视它。
因为从目前社区的发展速度来看,节点数量正在持续增长——提前了解网络拥堵的触发机制、各种预设之间的区别,以及不同网络规模下最优的参数配置方式,将帮助我们更从容地迎接 Meshtastic 国内的下一阶段:规模化部署和稳定运行。
因此,我们决定翻译并分享这篇文章。希望它能成为社区未来构建更大 Meshtastic 网络时的参考。
以下内容则翻译自 Meshtastic 官方博客文章《Is LongFast Holding Your Mesh Back? Better LoRa Presets for Bigger Meshtastic Networks》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 英文原文。
LongFast 是否正在拖慢你的网络?为大型 Meshtastic 网络准备的更佳 LoRa 预设
如果你的 Meshtastic 本地网络已经不仅仅是几台节点的小范围试验,而是开始遇到消息延迟、网络拥堵、传输不稳定等问题——那么罪魁祸首可能就是你正在使用的 LoRa 调制预设。准确地说,你的网络可能已经「超出了」默认预设 LongFast 的适用范围。
虽然 LongFast 是一个出色的通用预设,适合大多数初学者使用,但对于更大规模、节点更密集的网络来说,它未必是最佳选择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将解释为什么切换到更高带宽的预设,可能会显著改善你的网络表现。
什么是 LoRa 预设?
Meshtastic 设备使用 LoRa(长距离无线)进行通信,重点平衡三个关键因素:距离、速度和可靠性。而这些因素则由几个设置参数决定,比如带宽(Bandwidth)、扩频因子(Spreading Factor)和编码率(Coding Rate)。为了简化操作,这些参数被封装成了若干「预设」(preset)。
默认预设 LongFast 使用 250 kHz 带宽和 SF11 扩频因子。这种配置可以在开箱即用时提供很好的传输距离,但其数据传输速率较慢(约 1 kbps)。
以下是几种常见预设的纸面参数对比:
预设名称 | 带宽 (kHz) | 扩频因子 SF | 数据速率 (kbps) | 链路预算 | 适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LongFast | 250 | 11 | 1.07 | 153dB | 默认预设 |
MediumSlow | 250 | 10 | 1.95 | 150.5dB | 更快的速度 |
MediumFast | 250 | 9 | 3.52 | 148dB | 快速且具备良好距离 |
ShortSlow | 250 | 8 | 6.25 | 145.5dB | 快速但距离适中 |
ShortFast | 250 | 7 | 10.94 | 143dB | 非常快但传输距离较短 |
ShortTurbo | 500 | 7 | 21.88 | 140dB | 最高速度、最短距离 |
在大型或密集网络中,LongFast 的问题
LongFast 预设的确能带来很好的通信距离,但当网络规模扩大时,以下几个问题将变得严重:
- 空中占用时间长:LongFast 消息在无线信道上「占用时间」更长,意味着每次传输会阻塞更多其他节点的通信机会。传输速度慢意味着单条消息传输时间更久,从而阻碍其他节点发言。
- 碰撞概率更高:在网络繁忙时,多节点同时尝试传输数据更容易导致数据包冲突,而速度慢的预设加剧了这个问题。
- 吞吐量降低:上述两个因素叠加,导致整个网络的有效吞吐率下降。虽然 LongFast 表面上「可靠」,但在更大的网络中反而带来服务中断和用户不满。
高带宽预设的优势
切换到 MediumSlow、MediumFast、ShortSlow 或 ShortFast 等更高带宽的预设,可以带来明显的改进:
- 空中占用时间更短:消息传输更快,释放信道的速度更快,允许更多节点进行通信。
- 碰撞概率更低:由于每条消息的传输时间变短,同时冲突的概率显著下降。
- 更好的可扩展性:高带宽预设更适合多节点、高流量的场景。在密集网络中,这种吞吐提升远远抵消了轻微的距离损失,反而带来更稳定的整体体验。
- 更低的延迟:用户发送或接收消息的等待时间变短,整体交互体验提升。
SDR 瀑布图展示了不同预设下的数据包形态(从左至右:LongFast、MediumFast、ShortFast):
什么时候应该切换预设?
如果你的网络符合以下任意条件,就应该认真考虑摆脱 LongFast:
- 单个城市内节点数量超过 60 个,特别是彼此距离较近的部署
- 消息量大,无论是来自用户还是自动系统(如位置或遥测上报)
- 部署在城市或郊区,通信距离不是最关键因素
- 经常遇到消息延迟 或传输失败等「拥堵」现象
阅读提醒:国外经验 ≠ 国内现状本文推荐切换出默认的 LongFast 预设,是基于国外城市区域 LoRa 网络密度非常高的实际案例。例如在旧金山湾区、惠灵顿等地,一个城市的一个区就可能部署了 50 个以上的节点,网络早已突破初期规模,甚至进入“高负载”阶段。
而反观国内,目前 Meshtastic 的使用者还主要集中在技术爱好者和极少数小型团体中。以我们社区微信群为例,即使成员数已突破 460 人,平均到每座城市、每个行政区,一个区有 10 个节点就已经是比较活跃的情况了。换句话说,国内目前大多数地区的网络密度远未达到需要担心信道拥堵的程度。
因此,在当前国内的网络环境下,我们依然推荐优先使用默认的 LongFast 预设。它具有优秀的穿透力、超长的通信距离,适合节点稀疏、部署条件复杂的场景。本文的价值在于为国内用户提供一个“前方预警”,帮助我们在未来网络扩展时,提前做好 LoRa 预设切换的知识储备。
推荐的替代方案
如果你是超级密集网络:
推荐使用 ShortFast 或 ShortSlow。它们的数据速率最高,能大幅减少信道拥堵。虽然距离更短,但在城市部署中,节点通常足够靠近,不会成为问题。
如果你是中等密度城市或郊区网络:
推荐使用 MediumFast 或 MediumSlow。它们在距离和速度之间取得良好平衡,比 LongFast 快 3 到 4 倍,同时保持不错的覆盖范围。
如何切换预设?
切换预设并不复杂,但需要所有节点统一设置:
- 网页管理界面(Web UI):进入 Radio > LoRa,修改「Modem Preset」下拉菜单。
- 命令行(CLI):运行命令
meshtastic --set lora.modem_preset MEDIUM_FAST
(或其他预设名)。 - 安卓/iOS 应用:进入 设置 > Radio > LoRa > Modem Preset。
注意:所有节点必须使用相同的预设,才能保持在同一个网络中通信。
详细说明请参考官方文档:LoRa 配置
实际案例:切换后的成功经验
多个大型 Meshtastic 网络在从 LongFast 切换后都获得了明显提升。以下是两个典型案例:
美国旧金山湾区 Meshtastic 群组
这是一个在美国旧金山湾区部署的大型社区网络。他们将预设改为 MediumSlow,并分享了经验:
「我们的网络目前拥有 150 多个节点,自从切换到 MediumSlow 后表现非常优秀。最初我们只是为了避开 LongFast 信道中那些旧固件设备和错误配置节点造成的拥堵,没想到收效巨大。」
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:
- 有计划的协调:我们对切换进行了精心策划,包括节点角色分配、定时器优化、网络结构设计等。定期协调(包括线上和线下)让我们能快速发现和解决问题。技术背后的人才是真正的关键。
- 干扰更少:MediumSlow 不是默认预设,我们成功避开了 LongFast 的「遗留流量干扰」,网络更清晰。
- 统一使用现代固件和最佳实践:几乎所有设备都使用最新版固件,并严格遵守设置规范,尽量避免无意义的网络广播。
- 战略性节点部署:我们将路由器模式仅用于高海拔节点,避免冗余并实现最大覆盖。海拔很重要,我们用得恰到好处。
- 乐于尝试和实验:我们经常测试边界、尝试新方法,并以实验数据作为决策依据。
新西兰惠灵顿地区网络
这是一个中型网络,覆盖新西兰北岛南端和南岛顶端的多个城市、郊区和农村区域,总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。由于地形复杂,覆盖难度较大。
2024 年第三季度,该网络已有超过 150 个活跃节点,使用 LongFast 遇到了严重拥堵问题。尤其是在热点站点,信道占用率高达 65%,其中大多数是位置、节点信息和遥测数据。即使是基本的文字消息,也经常发送失败,整个网络处于「溶解边缘」。
我们没有遇到其他地区那种「流氓路由器」的问题,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进行良好的高站点协调,确保覆盖全面。但复杂的地形让我们需要比其他地方更多的路由器节点,而这些节点又在有限信道内相互竞争。
我们先对几个关键高站点进行了 ShortFast 的两小时试验,发现效果良好。最终我们决定采用 ShortFast,并组织了一次区域性测试日,让所有高站点统一切换 24 小时,并提前通过社交媒体和广播提醒用户参与测试。
测试日取得成功,验证了 ShortFast 的链路预算基本能满足需求。随后我们启动了完整迁移:
- 2024年8月31日,所有高站点同时切换到 ShortFast。
- 部署了临时的 LongFast 路由器继续广播通知。
- 一周内,几乎所有用户都完成设置更新。
- 留下的两个临时 LongFast 路由器继续运作三个月,用于帮助落后用户。
结果令人惊艳:
- 性能极其稳定,包括最长的固定链路(254 公里)也毫无问题。
- 延迟大幅降低,用户体验显著提升。
- 空余信道资源用于新增城市死角覆盖,部署的 ROUTER_LATE 节点成功解决了之前无法覆盖的区域。
说服他人一起切换 / 如何处理「换台焦虑」?
如果你身处一个依旧使用 LongFast 的社区,可以尝试分享你的经验和收益,帮助他们了解切换的利弊,推动网络优化。
一些社区还使用机器人节点,在原有的 LongFast 信道中发送提醒,引导用户切换。这是一种温和的迁移方式,能确保没人被落下。
为什么 Meshtastic 不直接更换默认预设?
最初 Meshtastic 的目标是为小型私人户外网络服务,而非如今的超大型公共网络。LongFast 在小规模网络中仍然是不错的折中选择,适合初学者。
但随着网络规模增长,它的劣势逐渐显现。如果贸然更换默认值,将导致新旧节点不兼容,用户难以发现和连接已有设备,从而带来大量困扰。
在 Meshtastic 3.0 中,我们正在考虑引入一个更适合大型网络的新默认预设,但仍处于研发中。
再见了,LongFast!
LongFast 作为默认设置,是一个兼顾距离与速度的优秀选择,适合初期或中小型网络。但对于更大、更复杂的网络来说,切换到高带宽预设往往能带来更可靠的连接、更低的延迟,以及更顺畅的整体体验。
如果你的网络规模已不再是「一小撮人玩玩」,并且已经感受到性能瓶颈,那就勇敢尝试新的预设吧,找到适合你们网络的最优配置!
你在你的网络中使用的是哪种设置?欢迎在 Meshtastic 微信群或 MeshCN 社区论坛分享你的经验!
本文作者: Hays Chan | 陈希
本文链接: https://meshcn.net/why-your-mesh-should-switch-from-longfast/